“方知不动是真山”的出处是哪里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聊聊那个“方知不动是真山”的事儿!这句诗出自杨万里的《晓行望云山》,说得可有意思了!话说,诗人早上起来,看到满天的云山,乍一看还以为是高耸的山峰呢!但后来发现,有一座“山峰”竟然会动,这才意识到,只有不动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山!
这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,总会有各种假象让我们迷惑。比如,朋友圈里那些“完美人生”可能只是摆出来的pose;又或者,工作中有些人看起来很努力,实际上却总是在“装样子”。
那么,面对这些“假象”,我们该咋办呢?记住,别急着下结论!多观察、多思考,就像诗人那样,用时间和耐心去辨别真相。毕竟,不动的“山”才是靠谱的!
“方知不动是真山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《晓行望云山》。
“方知不动是真山”全诗
《晓行望云山》
宋代 杨万里
霁天欲晓未明间,满目奇峰总可观。
却有一峰忽然长,方知不动是真山。
作者简介(杨万里)
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男,汉族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南宋杰出诗人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、“南宋四大家”。
晓行望云山翻译及注释
翻译
下了一夜的雨,东方刚破晓,诗人出门,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。
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,于是在对比之下,知道那不动的山,才是真山。
注释
可观:壮观。
方知:才知道。
晓行望云山简析
从第一句看“时候”,从第二句看“景象”。重视“霁”的理解。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,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。②把云误当山峰,写得新颖、活泼,很有情趣。③语言质朴自然,明白如话,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。
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:生活中,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,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。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,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,以明辨真伪。(第一层指明其中的道理,第二层应表明我们的态度。两个要点递进展开。)
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。如《晓行望云山》:\'霁天欲晓未明间,满目奇峰总可观。却有一峰突然长,方知不动是真山。\'
《晓行望云山》,描写的是自己的新鲜感觉,展现的是诗人的心灵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