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:

1. 农业发展水平低 :

全国农业发展水平较低,主要依赖手工劳动,不适合大规模经营。

将经营规模缩小到家庭,与手工劳动生产水平相适应。

2. 集体劳动弊端 :

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,难以准确统计每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,导致平均主义

家庭为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问题。

3. 劳动对象的特性 :

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、植物等生命体,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。

家庭为单位有助于实现这一要求。

4. 改革开放政策 :

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,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。

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。

5. 小岗村分田到户 :

1978年,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《生死状》,开创分田到户的先河。

1982年,中央印发《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》,肯定“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”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。

6. 经济体制改革 :

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。

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废除了“一大二公”的人民公社旧体制。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,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,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效果如何?

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?

安徽省凤阳县的家庭联产承包有何特点?